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,潤滑油制造成本越來越高;而隨著潤滑油市場規模的下行,潤滑油品牌越來越多的采取價格競爭,零售價不升反降。在這個“割裂”的大環境下,越來越多的渠道商、圈內人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而OEM代工貼牌銷售,能大大縮減成本,降低投資風險,而一個品牌的穩健發展,除了品質、營銷外,一定要牢記“品質如一”,不是說你的產品質量如果出類拔萃,而是穩定,只有這樣,開發下來的用戶才會不斷復購。所以,選擇工廠一定要考慮潤滑油調和廠的:
1、硬實力:找代工廠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費、加工費,而不必承擔設備折舊、工廠投入、管理風險,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變化,靈活的按需下單,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市場上,用銷量換取效益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看工廠環境、整體規劃、設備水平,它關系到生產規模和實際交付能力,有的工廠占地規模很大,但耗材、調和、灌裝、庫房都是獨立的車間,需要叉車搬運,降低了生產效率。而有的工廠,安排十分緊湊,比如嘉實多太倉工廠,占地規模才20多畝,但產能卻達到了30萬噸,如果是民營企業,連5萬噸都困難。
2、軟實力:硬件我們看得到摸得著,我們更要看企業的軟實力,比如產品研發能力,服務流程規范、起訂量和貨期邀請等。雖然目前國內潤滑油企業還處于調和階段,但一些有研發能力的企業,還是能做一些配方優化,同樣的性能,有更大的成本優勢;在設計、選材、供貨、原來上成熟規范,反饋速度快,能及時調整改進;有的采取柔性生產線,能大大降低新品的生產批量,對產品多、品類雜的品牌來說,是首選;如果起訂量動輒10噸,20噸,就不適合小品牌,想成都某潤滑油調和廠,雖然有近50個調油釜,但都是50方的規格,大大增加調和成本。
除此,我們還要考慮價格成本,生產效率,工廠資質,地理位置,股東簡單的企業,千萬不要忽視潤滑油調和廠的股份結構,比如某華東一個頗具規模的企業,除了3個大股東外,還有20個小股東,這樣的工廠在今后打交道過程中,你不知道到底誰能做主,將會煩不勝煩。
我們要選擇可以長期合作的OEM代工廠,一面品控不好,影響品牌聲譽,造成市場波動。為此,潤滑商情也通過15年的積累,從全國9000余家潤滑油企業里,遴選出了百家規模企業,為經銷商、圈內人推薦,您可以找他們代理、代工、貼牌、分裝,并在7月8日予以頒發“中國潤滑油企業/品牌百強”榮譽獎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