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中國潤滑油藍皮書數據顯示,2022年末,市面上在售的潤滑油品牌多達7.5萬,而潤滑油產能超過5000萬噸,而潤滑油消費量則下探到400萬噸,產能過?,F象極其嚴重,而OEM釋放產能最快捷,企業也無需投入過多的市場資源。
但潤滑油OEM客戶開拓中,我們經常遇到很多小客戶,這些客戶在談的時候大都理想豐滿,抱負遠大,一年做到2000萬,三年至少5000萬,結果,等你接了這個品牌后,才發現可能僅僅要了200萬的貨,而包材、庫存卻占了你幾百平的地方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
一個新面世的品牌,初期都是在試錯,包裝、紙箱、標簽隨時都可能會更改,大部分OEM品牌,都會在前兩三個月里變裝換臉,一堆耗材就這樣浪費了,當然,是要堆積到潤滑油代工廠的庫房里一段時間。等正式確定了產品包裝設計,你也會發現,他們的產品線簡直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,汽機油SP的至少5款,SN可能也有5款,同名稱不同粘度的還不算,加上柴機油、附屬油、防凍液什么的,30款都算少的。
這樣,問題就來了,你進包裝桶,每種都占上一塊地方,灌裝了產品后,一個品種一個碼垛,算上走廊空間,一個品種占地4平方都是少算了。我參觀過幾個占地超百畝的潤滑油調和廠,一年兩萬噸的生產量,耗材庫、成品庫卻是滿滿當當。如果你工廠規模不大,接上幾個這樣小的OEM品牌,估計沒有做到幾千噸,就沒有了生產空間。
更讓企業頭疼的是,潤滑油調和都是按釜來的,批量大,可以整釜調和,而一些小產品,就要通過成品罐來儲存備用,難以規?;瘷C械化。至于品種切換,就需要調整灌裝機的高度、計量、貼標、噴碼、紙箱等設備流程,前后耽誤怎么也要20分鐘起,這期間的工時就白白浪費掉,還會增加失誤的概率。
但我們沒有未仆先知的超能力,你不知道哪個OEM品牌會成長壯大,小品牌新品牌一律拒之千里當然不合適,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有幾個具規模的OEM品牌【年銷1000-4000萬】,再帶一些小品牌,通過培養,或許一些小樹苗成長為蒼天大樹。
大小OEM品牌的比例最好控制在2:8,四五個大品牌,支撐企業的生產規模,降低單位成本,20來個小品牌,慢慢培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