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婆賣瓜自賣自夸,是任何企業都會干的,而且,越是大的企業,知名的品牌,夸的越邪乎。宣傳自己“品質卓越”,采用進口基礎油添加劑已經不稀奇了,這樣老土的說法現在是“土八路”式的農民企業家才干的事情,大品牌都開始玩更高雅的手法了。
1、原裝進口:最初級的手法是宣傳自己“原裝進口潤滑油”,多是一些新進入大陸的品牌,或者是“非主流”,目前在用這個說法的有好多,一般市場有一定基礎后,真正的國外品牌會自己建廠或委托加工,比如SK潤滑油開始是真正的進口,在2005年前后,開始委托灌裝,而在2009年則在天津建立了自己的調配廠,雖然規模不大,但畢竟是自己的加工廠;現在韓國的GS,也就是凱升潤滑油還是采用純進口的說法;也有的品牌一用就用了10來年,這是什么原因呢?比如愛馬力潤滑油,雖然進入中國市場有10年左右的,但一直沒有什么大的發展,每年千萬左右的銷售額是無法支撐建立一個工廠的。至于一些不知名的企業,或包裝為國外品牌的潤滑油,打著“原裝進口”的旗子卻干著坑蒙拐騙的勾當,這樣的牌子太多,就不說了。
2、移花接木:太多的潤滑油宣傳自己品質好了,最知名的是美孚一號,要說美孚一號潤滑油確實是好東西,但用在賽車上的潤滑油和你購買的絕對是兩回事,即使同樣都是最頂級的產品,但用在賽車上的絕對和你買的不一樣,就像長城潤滑油用在宇宙飛船上的產品,能和你用在汽車發動機上的一樣嗎?這樣的特殊產品都的特別加工制作的,普通的消費者沒有資格享受。近期嘉實多潤滑油宣傳什么極護的有關公關活動,也僅僅是小眾市場。但宣傳內容,卻看起來好像他們的潤滑油都不錯,至于用通過某某認證,某某檢測,也很少說是什么等級,什么粘度的產品,用“以管窺豹”的局部夸大為品牌整體,或者用技巧采用移花接木式的宣傳來誤導用戶。
3、挑戰極限:從殼牌修改其口號“殼牌你可信賴”為“殼牌只為駕驅挑戰”,就是其典型的代表。人們用所謂的極限挑戰來證明自己產品卓越,在潤滑油行業屢見不鮮,從10年前的無機油實驗,到今天納米、離子概念橫行,都是用這種特殊條件下才可能有的結果來佐證自己,有500公里無機油運行,就有2000公里無機油運行,一直到5050公里無機油運行,就差一個終身無機油的炒作了。近期馬石油宣傳什么“八萬公里不換油”,不是我不相信,而是所有的這些所謂的“真實”都是有條件的,記得2000年前后,有個潤滑油宣稱是60萬公里不換油,后來了解到騎士就是要不斷的添加新機油,搞笑吧——任何牌子只要天天添加新的機油,再放點舊油,誰都可以做到60萬公里不換油的。
4、品質卓越:石油巨頭大部分有潤滑油產品,他們最蠱惑人心的說法就是“品質卓越”,還用他們包裝起來的概念來忽悠消費者。嘉實多的磁護是一個很暢銷的產品,據其說法是什么專利技術,磁性技術,騎士看其原理和功效,和納米概念有什么區別,只是“磁護”概念避免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弊端,同樣,殼牌、美孚也有所謂屬于自己的技術專利。但他們的產品真有這么好嗎?讓我們“通過現象看其本質”吧,嘉實多潤滑油和BP潤滑油,在華東和昆侖潤滑油在同一個工廠生產的;殼牌潤滑油在廣東是和力士潤滑油一個工廠;SK潤滑油大部分產品還是在江蘇無錫灌裝,和匯源潤滑油是一個廠子,而一直做高端的勝牌潤滑油,其實也在同一個工廠;現在推廣火熱的馬石油潤滑油,就是在南京生產的,而假如成功收購圣馬力潤滑油后,則肯定是在山東生產了……所以,長城、昆侖的新聞里面經常提到說他們的產品評測很多高于“殼多美”,原因就是如此。
5、理念先進:這些知名品牌經常倡導一些所謂先進的經營理念,但很多不過是其它行業早就過時的運作模式,比如和終端店面的簽約,是美孚最早使用該手法的,殼牌把這樣的三方協議發展正規化,而嘉實多潤滑油則發揚光大,但這樣的操作,在快銷品里面就是進店費,沒有什么稀奇的;而殼牌最早搞的協銷,是食品行業、酒水行業早就有的;至于嘉實多的路演活動,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企業在亦步亦趨的學習,比如馬石油夏天搞的路演,看其場面是“畫龍畫虎難畫骨”,并沒有學習到路演的精髓。而吵吵嚷嚷了10多年的所謂潤滑油連鎖店到現在還沒有影子,而所謂的換油中心,也是“雷聲大雨點小”,潤滑油只是個汽車輔助用品,就像你不可能開一個只賣保險杠的專賣店一樣,單純的潤滑油是不可能支撐店面經營的,但“殼多美”們卻依舊來誤導大家。
所以,我們不要再崇洋媚外,從現在起,老老實實選擇一個質量有保證,價格還公平,政策很夠勁的牌子來代理吧。如果您需要咨詢或建議,我們將免費提供;如果您需要正確的答案,請您另外付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