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23年初開始,汽配產品出現大批量漲價。而且不是單單一輪上漲,而是每月一漲,各大品牌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漲。從上漲幅度來看,部分商品單輪提價高達20%以上,比如機油。
有人會說,沒關系,我零售跟著漲就好了,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那只能說太天真。汽修門店在今年1-2月迎來了進店高峰,但3月很多門店就變得門可羅雀,生意斷崖式下滑。在各種可能的原因中,消費者變得只做剛需性的維修保養獲得普遍認可。你的成本上漲,消費者很可能不會買單。你漲價了,天貓養車卻在打折,你說消費者選擇誰?
有的老板會問,那天貓養車自己不虧的更厲害?非也。平臺因為走量,所以和渠道商有議價優勢,也就是你花5塊錢能買到的東西,他可能3塊就能買到。所以在這一輪商業競爭中,你的貨品成本增高了,客戶被人撬走了,而對方卻根本沒啥損失,反而賺的盆滿缽滿。
為什么貓虎狗的小保養用SP全合成機油,他們能做特價99,而你SN進價都要90以上,不賣到150連工時費都不夠,而我們看到,同樣用殼牌機油的百順養車,則只需129即可,這就是規模優勢,像極了當年國美、蘇寧崛起的樣子:憑借龐大的銷量,倒逼廠家的供貨成本。而這樣的優勢地位,是普通門店不具備的,想生存下去,要么選用小品牌,要么技術上有絕活,想把價格轉嫁給車主,可能性微乎其微。